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新闻

工匠精神,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的关键

2019/1/13 22:08:36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精造 分类:新闻



编者按:

1月9日,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了“致敬四十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好书推荐”名单,《工匠精神——精造企业崛起》上榜。这本2017年出版的书,是我过去的一个记事单元,属于历史。


我认为自己写的书如同漫长旅行中的一个个里程碑,每一次出版都意味着与往事的一场分离。”(《尼尔,尼尔,橘子皮》,P277)尼尔在自传中谈写作的这句话,恰当地说出了我内心同样的感受,一本书是好,是坏,交给时间来检验。


我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发现、记录更多代表未来的精造企业,让精造理念,惠及更多。


书是理念的载体之一。每年赴约的各种讲座,也是载体。今天文章就是2018年12月8日,在第四届国际装配式建筑前沿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很荣幸接受阳地钢轻钢建筑研究院的邀请,来跟各位企业家朋友分享一下工匠精神。



在开始分享之前,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大家当下在经营企业时,面临的主要困惑是什么?



(有人站起来说:标准太少。有人补充:有标准不执行。)


你们所说的关于中国制造标准,正是今天要分享的主题之一。


先从2018年10月发生的两件大事看。


一件事是,10月22日,习大大在视察格力公司时,讲到一个核心问题: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时不我待,要有志气和骨气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大事是,10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说,提到的一个重要理念:“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无论是日常消费品生产,还是高精尖制造,都需要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只要潜心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胆创新能者多得的激励机制,中国制造就不仅会以性价比风靡全球,更能靠高质量行销世界。



那么,总理为什么提出中国制造尽早变为中国精造?中国精造是什么?


精造时代的产业升级


这几年,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成为流行词汇,挂在很多人的嘴边。这两个词汇背后,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用十九大的论述来表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


消费升级需要产业升级来支撑,产业升级背后,需要认知升级、技术升级、标准升级、职业素养升级来支撑。认知不升级,就会延续以前的弯路,依赖于过往的粗制滥造发展路径,在岐途中踟蹰不前。


认知升级第一点,就是要意识到中国正进入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即,生产模式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看清时代变化,才能纠正以往的错误认知。


错误认知一:究竟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按照词组的主谓宾结构,一定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我在2016年出版的《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中,就指明这个观点,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只是实业的翅膀,是工具,主体是实业+,制造业+,农业+……,互联网是宾语,是助力,不是主力。


互联网+的思维盛行,蒙蔽了很多人的认知,过分强调互联网的工具作用,反倒忽略甚至忘记了,经济的根本是什么,于是出现了很多反常识的说法:


比如:风口上的猪、弯道超车、颠覆……,这些反常识的认知,指导出来的行为模式,就是“投机主义”泛滥,炒房、炒地、炒币、炒概念,一会儿p2p,一会儿共享经济,一会儿AI,一会儿区块链,没有制造出过硬的产品,而是“拿来主义”地音译出来层出不穷的概念和噱头,制造出了无穷尽的焦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全民加杠杆,人人都梦想着靠几页PPT一夜暴富,人人都想靠几套房子一辈子坐享其成,这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是从价值观上的一场摧毁。


错误认知二:究竟是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


后发劣势这个概念,由经济学家沃森提出,已逝的中国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北京的一场演讲时,提出中文概念。杨小凯指出,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可以依靠模仿发达国家。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由于是后发国家,通常会选择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


杨小凯的警示,今天都变成了现实:“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但是,这样做的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简单理解后发劣势,就是先走容易的路,最后无路可走。今天看来,杨小凯的警示,多么有先见性。


遗憾的是,我们在“后发优势”上沾沾自喜,至今还不肯直面问题所在。


错误认知三:市场换技术,还是自主创新?


从依赖技术模仿快速发展的路径中尝到甜头后,一定会把“难啃的骨头”留在最后。后发优势的思维,主导的就是“市场换技术”这种投机路径,短期获得一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问题开始集中爆发。比如,今年出现了中兴的芯片危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改变,中国制造作为世界组装工厂的角色,也没有改变。


市场不仅换不来技术,还让一国的制造,错失了很多研发的机会,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错误认知四:脱实向虚,还是再工业化?


2008年金融危机,敲醒了美国。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开始去工业化,制造业从业人数逐年下滑,年轻人不再去工厂做工。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很早看清楚这一点,他多次场合都在强调不能学美国的去工业化。“(美国去工业化后)年轻人都在往哪里跑呢?往华尔街、硅谷,往好莱坞跑,底特律没有人去,大家都不去了,那么美国政府还在后面凑热闹,支持出台工会法、安全法、劳保法等等,2008年开始发生危机以后醒过来了,没有制造业不行,什么都去买不行。”


于是,从2008年奥巴马那届政府开始,美国开始再工业化,提出“制造繁荣”的国家战略。到了特朗普上台后,继续沿着这一国策推进,而且加大了力度——通过减税、降低成本等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美国。


“到美国学人家去工业化回来,这些回中国的年轻人,也是往上海滩、北京、深圳、广州跑,跑到那个虚拟经济梦想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去了,我们这样漂亮的工厂都招不到人,还好我们才十几年时间,现在美国人醒过来,我相信也会带动中国人醒过来。”曹德旺提到,中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去工业化,“美国200年工业化,才提出去工业化,我们没有工业化就学着去工业化,不死都不行。”


可是,实业大王的话,并没有多少年轻人听进去。扎堆在北上广深的精英们,一门心思在虚拟经济上“短、平、快”地捞金。


这些错误认知之所以有市场,还大行其道,得益于过去40年的“政策、资源、机会、人口”红利,可以让很多人“躺着就可以赚钱”。如今,这四大红利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依赖四大红利的发展模式,就是“走捷径”。用《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的序言来说,“捷径是最大的弯路”。这篇序言,是中国最早做装配式住宅的德胜洋楼创始人聂圣哲先生所写,聂先生也是国内最早倡导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中国精造理念的提出者。

过去中国制造所走的捷径,或者叫弯路,我在这本书中,总结了7点,最后出版时保留了5点。中国制造走过的弯路,是这样的:

一,偷工减料支撑的低价竞争;

二,不尊重创新的山寨抄袭;

三,跑马圈地式的速度之争;

四,金钱至上的利润最大化;

五,高分低能的产业化教育;

六,让企业未富先老的劳动法;

七,透支资源的带血GDP至上观;


关于这些弯路,书中有详细案例。弯路和捷径,让中国制造长期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即低附加值的“组装”阶段。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总想呆在幼儿园,明明到了读小学或者初中的年龄,却总不肯去上学。


在全球化的生产格局下,不管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都对生产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发展背景下,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次次强调工匠精神,提出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合格工匠。


合格工匠与合格的产业工人,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人才支撑,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首先要来一场认知改造,唤醒一场实实在在的品质革命,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的升级跨越。



华夏精造

致力于践行工匠精神,传播精造理念

为中国企业提供精造培训、交流服务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

我们一直在行动

公众号ID:zhongguojingzao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与你一起度过匠心时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