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新闻

荐读 | 关于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的几点认识

2019/7/12 18:15:43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数邦客 分类:新闻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是习近平总书记5月21日在江西南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范式, 是人类文明进入新的时空节点经济表现形态, 其核心支撑是数字化技术,基本特征是用数字表达一切。从而使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组成的新的生产力要素迸发新的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通过打造新的生产力结构,塑造新的生产关系,建成一个基于数据逻辑、数据结构形成的新的生活系统、生产系统、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数字生活新空间,建立一个人类文明新的价值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为解决全球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该方案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深度变革,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高度发达阶段而导致全球陷入各种矛盾积聚、经济危机频发的现实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经济经历了票据经济、货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票据经济”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建国初期,物资极度匮乏,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 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和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 年8 月25 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 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票据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换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党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到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货币经济是”指以货币表达一切生产力要素的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级阶段,从改革开放的双轨制,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制度性和政策性安排,基本特征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货币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化最早是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英国,发起中英数字经济圆桌论坛,当年12月16日又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直到G20杭州峰会“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作为中国方案提出,”特别是2017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就国家大数据战略加速建设“数字中国”,习总书记提出“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指导方针,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要求各方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既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又要着眼解决当前国内发展问题,数字经济就是全面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抓手,笔者有几点浅见可供大家参考。


首先,数字经济是源自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数字表达,上古的河图洛书演化阴阳五行,《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是用数字来表述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既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就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辩证统一于生产方式。生产力最终决定生产方式的存在、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则直接规定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相契合。


其次,数字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开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新实践、新成果。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2018年9月,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加速增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价值,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石和政治基础。


当前,全球的经济形态是以美元资本主导的货币经济,是用资本来表达一切的。中国到2008年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已经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这意味着全球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按照资本表达一切,就产生了“三个过剩”,即人口过剩、产能过剩、资本过剩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越来越难于化解,是由于以硅基材料为支撑的电子工业难以为继,导致西方社会内部两极分化,矛盾越来越激烈,资本主义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变革,正在加速走向破产。


第三,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只有按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数字化,才能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加快将数字化的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转移转化,按照全产业链布局、全供应链配置、全价值链测算、全数据链支撑,就可以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实现“数字中国”建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6月28日, 习近平在 G20大阪峰会上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深刻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我们要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市场环境,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更不能人为干扰市场;要共同完善数据治理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利用;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要提升数字经济包容性,弥合数字鸿沟。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市场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当前来说,各级政府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三去一降一补”,按照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政商产学研用联合合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信息化基础上搞好数字化,实现社会化应用,全面创新驱动,以数为据,打造一个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实现基础信息全覆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用数据表达一切生产力要素和资源、财富和价值,同时数据本身构成新的生产力要素,打造新的生产力结构,塑造新的生产关系,变革新的社会关系,推进人类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来源:国家大数据战略联盟 数字经济研究院 习近平思想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