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新闻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省工信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

2023/1/18 13:11:26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苏信会 分类:新闻

导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江苏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在原材料细分领域, 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2-3 家,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建全国质量标杆 5 个以上,围绕重点产业链制修订标准 100 项上,建成 12 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到 2035年,全省原材料品种供给能力和水平、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品牌,为制造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关于印发江苏省原材料工业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的通知


苏工信材料〔2023〕1 号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各市中心支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动全省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部委相关工作部署,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联合制定了《江苏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2023年1月3日


江苏省原材料工业

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行动方案


原材料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产业基础再造的主力军和工业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 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为深入贯彻《“十四五” 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支撑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原材料工业提质增效,着力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打造科技含量高、质量满意度高、品牌认可度高的产品,推动全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下统称“三品”),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夯实技术基础。强化创新引领,深化产学 研用结合,加快新品种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加大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支 持力度,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协作体系。

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开展“三品”工作的内生动力。强化政府 引导服务作用,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优质优 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坚持供给引领,推动供需互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持企业开发满足市场、关键领域急需的材料。强化产业上下游运用数字技术衔接,促进供给质量提升和需求优化升级协调共进,推动原材料工业向高水平动 态平衡跃升。


坚持标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聚焦工程建设、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等量大面广的应用领域,培育一批示范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强化原材料“三品”协作,提炼试点示范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原材料工业整体质量提升。


  (三)主要目标

到 2025 年,全省原材料品种更加丰富、品质更加稳定、品牌更具影响力,打造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高端新材料集群,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原材料细分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2-3 家,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建全国质量标杆 5 个以上,围绕重点产业链制修订标准 100 项以上,建成 12 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一批优质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打造一批原材料“江苏精品”品牌,质量建设与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先进电子材料、特钢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对重点领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到 2035 年,全省原材料品种供给能力和水平、服务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形成一批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品牌,为制造强省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支持原材料企业牵头组建细分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在制造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控制、碳达峰、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等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突破一批关键战略材料。在精细化工、特种合金等领域试点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目标由企业确定、创新投入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过程由企业组织、创新成果转化由企业主导的原材料工业创新生态系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

专栏 1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工艺流程优化。化工行业加快应用微量气体泄漏快速检测、管式连续反应、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等安全技术,突破新型高分子材料制造、“绿氢”规模化应用、超高纯化学品精馏等关键技术。钢铁行业突破低碳冶金、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冶炼、薄带铸轧、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富氧燃烧、烧结烟气循环、高效脱硫脱硝、余热回收、钢渣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等低碳节能技术。有色金属行业突破铝合金短流程板材制备、大型一体化铝合金零件压铸集成、再生铝低成本降铁;高挠曲铜箔制备、低轮廓铜箔制备、铜带残余应力控制、接触导线用 CuCrZr 大卷重制备、大尺寸耐蚀铜管制备;镁合金高效阻燃法熔炼、熔体纯净化、板材织构调控等关键技术。建材行业突破玻璃纤维智能化池窑连续拉丝,大型玻璃熔窑大功率“火-电”复合熔化,建材窑炉碳捕集利用、水泥悬浮沸腾煅烧、玻璃熔窑窑外预热等关键技术。


关键战略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重点发展超纯净熔炼、近终型熔模精密铸造、组织均匀性控制等技术,提升宽幅冷轧带材、高强度冷拉材、增材制造用丝材等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高性能纤维材料重点提高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的生产与应用水平,提升高性能纤维质量一致性和批次稳定性。纳米新材料重点发展单分散性纳米磁珠、新型硅前驱体稳定量产、量子点材料制备、亲水超滑涂层制备、高隔热纳米节能膜制备等技术。集成电路材料重点发展电子级多晶硅、光刻胶及配套试剂、高性能陶瓷粉体及基板、先进封装用环氧塑封料等。新型显示材料重点发展 OLED 发光材料、OLED 用偏光片、显示基板材料等。动力电池材料重点发展高比容量及高安全正/负极材料、耐高温隔膜材料、耐高压阻燃电解液以及高离子电导率高稳定性固态电解质。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高纯稀土金属、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新型发光材料、稀土催化剂、高性能闪烁晶体、储氧材料、改性氧化铝涂层等产品技术。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发展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高效膜分离集成技术,开发增强型中空纤维超/微滤

膜、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高端耐污染反渗透膜等产品。


前沿新材料。重点研发石墨烯与高性能纤维、橡胶、金属等材料复合制备技术, 加快石墨烯在涂料、橡胶、电池、散热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依托增材制造技术发展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等。


中试基地建设。在精细化工、特种合金等领域试点推进中试基地建设,积极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鼓励地方加大对中试基地建设投入,强化检验检测、试验装备、人才团队和技术服务等创新要素支撑,紧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打造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助力原材料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发展。


(二)紧盯重点产品推广应用。坚持材料先行和需求牵引并重,加快释放产品应用潜能。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以市场化方式,组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工程设计等单位,联合开展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加快钢结构等基础材料工程应用,提升高温合金等关键战略材料供给 能力,拓展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应用,有效满足建筑家居、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我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

专栏 2 原材料品种培优行动


基础材料产品。加快钢结构、高强度钢筋、不锈钢围护材料、高性能合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低碳循环轻质合金、特种工程塑料等基础材料产品在建筑、交通、高端装备等领域应用。依托 BIM 技术,促进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构件运输、施工建造等深度融合,加快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和应用。


新材料产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半导体制程用高纯化学品、高温合金、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高性能特种钢、可降解生物材料、特种涂层、光刻胶、靶材、抛光液、光电显示材料、光纤材料、压电晶体材料、仿生合成橡胶、人工晶体、高性能功能玻璃、先进陶瓷材料、特种分离膜、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性能环氧树脂、PBT/PPE 工程塑料以及高性能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储氢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拓展石墨烯、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液态金属等前沿新材料应用。


绿色低碳产品。支持绿色建材、高性能保温材料、高效催化剂及助剂、固碳矿物材料、全固废利用墙体材料、再生铝材、再生塑料、可降解塑料、环保涂料、生物基材料、绿色轮胎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三)数智化赋能质量管理转型。支持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点带面提升行业质量管理水平。鼓励重点企业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智慧质量和智慧研发体系,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开发利用、 交换共享,鼓励企业优先使用国产优秀质量管理软件和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支持重点地区在原材料领域建设一批 5G 全连接工厂和智慧产业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与质量管理联动, 构建质量共生共赢生态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专栏 3 质量管理数智化行动


生产制造数字化赋能。支持利用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5G、标识解析、工业软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提升传感器、控制器、仪器仪表等工业设备和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构建全流程的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


生产制造数字化质量管控。鼓励工业企业提升数字化管控精细化程度,开展全流程质量在线监测、诊断与优化,通过重点行业打造 5G 全连接工厂,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开展数字质量相关研究,形成不少于 10 个数字质量应用场景标杆项目。


供应链质量管理协同。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共享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平台,实现供应链质量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形成不少于 10 个供应链质量管理协同标杆项目。


  (四)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牵头组建原材料细分领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方面,抓紧在特钢、先进碳材料、纳米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领域研制一批急需的标准,加快科技成果向标准化成果转换。结合我省重点产业链计量检测需求, 规划建设一批一流的检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质量基础设施技术、信息、人才、设备等资源向企业向社会“一站式”开放共享。(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


专栏 4 原材料品质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原材料产品质量。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化肥、轮胎、水泥、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等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制定完善轮胎、涂料、装饰装修材料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提升下游用户使用体验。


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支撑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特钢、化学纤维、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高温合金等重点产业链相关标准,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方面,研制相关标准 100 项以上。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提升。积极争取布局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在绿色可降解材料及制品、陶瓷耐火材料产品、高性能纤维产品等领域申请批(筹)建国家级质检中心,建成省级纳米材料及微纳加工、新型膜材料、石化(烯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筹)建省级石墨产品质检中心、省级航空航天新材料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新材料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和技术成熟度综合评价,探索将原材料产品碳足迹指标纳入绿色产品评价体系。发展面向原材料工业质量评价和认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质量云端监测和评价。


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共享能力提升。加快建设统一的绿色产业标准、计量、认证认可、质量、知识产权等质量基础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和重点区域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站)。


  (五)打造“江苏精品”原材料新高地。鼓励企业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江苏精品” 原材料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品牌联盟, 鼓励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试点品牌价值评价,支持一批优质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省长质量奖等奖项。(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


专栏 5 原材料品牌建设行动


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原材料企业品牌,扶持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原材料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


产品品牌。实施原材料领域“江苏精品”培育行动,建立原材料精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标识认证制度。


区域品牌。提升苏州纳米新材料、常州新型碳材料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水平,鼓励南京膜材料、无锡特钢、南通高分子材料、连云港石英、淮安凹凸土、盐城不锈钢、镇江高温合金、泰州化工新材料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条件成熟的园区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支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集聚区优化升级。


商标品牌。加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搭建专业商标品牌创新成果交流服务平台。推进“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提升注册商标拥有率和商标知名度, 开展“江苏优品·畅行全球”自主品牌产品展销活动。


(六)加快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一批知识产权联盟,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加快核心专利布局。围绕原材料工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加快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原材料产业优势特色领域组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数据分析、转移转化等专业化服务。(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配合)


专栏 6 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


围绕我省原材料领域重点产业链和区域主导产业,组建细分领域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导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长效运行机制,推广《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指导市县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到 2025 年,在原材料领域建成 12 家以上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由工信、住建、国资、市场监管、知识产权、金融等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原材料工业“三品”工作协调会议机制,加强“三品” 工作与相关规划、产业政策、财政、金融、人才等政策衔接和协同(省有关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工业“三品”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鼓励企业争取国家和我省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用好新材料首批 次保险补偿机制,加快新产品推广应用。鼓励地方支持原材料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大政府采购绿色建材力度,推动落实好鼓励类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高新技 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底退税、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服务支撑能力。建立完善原材料细分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业机构,加强技术扩散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现场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咨询服务,逐步提升企业制造水平。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原材料优质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实施设备更新、绿色发展、兼并重组等项目, 进一步畅通普惠金融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持续完善供应链金融发展,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负责,相关行业协会配合)


(四)加快技能人才培育。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认定和人才梯队建设,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创业紧密结合,形成一批带动原材料工业发展的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力争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原材料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专员、品牌经理、品牌首席官”培训,搭建专业品牌创新成果交流服务平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引导主流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利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和微信等多渠道及时宣传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效果。总结推广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质量标杆、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等质量品牌建设的经验做法,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原材料领域专利侵权行政裁决力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 局、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为扎实推进《江苏省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协会拟计划于2023年3月举办“原材料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大会”!届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与原材料产业的合作伙伴们共同交流技术,展望未来~



上下滑动 查看更多



编辑:刘雅静




法律顾问:王政主任律师

北京市惠诚(苏州)律师事务所

维权电话:13222990111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