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新闻

【大会实录】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周剑博士传授“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重点和路径”,这些观点值得思考与学习!

2019/7/19 18:58:05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苏信会 分类:新闻



(大会现场,爆满~)


2019年7月4日,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联合主办的“赋能提质 智造南京”南京市企业上云推进会暨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区县行(南京站)在南京江宁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点击红色标题可查看大会详细精彩内容)

本次活动邀请了徐工信息、南京钢铁、华为云、擎天科技等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菲尼克斯、苏美达、南京优倍等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全面分享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的经验,探索工业互联网和企业上云定制化策略,助推全市制造业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周剑)


本次为大家分享的精彩实录是来自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周剑带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的重点和路径》。周秘书长提到当前全球总体处于数字化转向网络化过渡阶段,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此外也分别从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趋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景图、工业互联网当前战略重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现就周秘书长演讲的现场实录进行整理,并结合PPT分享给大家,便于大家学习查阅!(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完整的PPT哦~)

原 文 实 录


非常荣幸能来到南京,和大家汇报下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的研究和体会。有一些是去年的工作,今年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再报告一下。

一、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趋势

谈到当前形势,我们能更加深刻认识到,在这场大变革背景下最本质的是去抓住转型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确实在经历一个非常深刻的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这也是前不久相关领导专家又在讨论的话题。

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两个历史进程的转换过程其实就是两化融合。这个转换过程是一个高层次,道上规律的研究。从中国角度看,因为工业化本身没有完成,信息化新的机遇又来了,我们需要通过融合发展换道超车;当前,我们已经是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靠什么可以把这两方面优势很好结合起来呢?那就是两化融合。

江苏省成立两化融合处也是对这种规律的一种把握、一种适应。两化融合是一个很长远规律的探索,是一个很长远路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时候肯定有不同的重点。那么,当前重点是什么呢?当前战略重点就是制造业跟互联网的融合,就是工业互联网,这些概念,都是属于融合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不同时期的不同使命或任务。这个过程为什么这么重要?就是因为我们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是一种系统性、破坏式的创新过程。我们在工业时代,核心是围绕工业产品的规模化增长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

工业物质产品的规模化是整个工业经济几百年来主要发展的内涵和方式。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呢?我们觉得它就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以工业品的规模增长,作为主要内涵。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工业品对于有效需求来讲,已经基本上正在走向全面过剩。第二个来讲,工业品继续增长,它对物理资源、自然资源的消耗过大,难以为继。从现在这种全球工业品保有量来看,地球的资源能源环境已经很难承载它仍然保持特别高的加速度发展。基于这样原因,工业品规模化增长方式已经遇到了天花板,传统工业、工业规模经济已经走不下去了。我们要转向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核心内涵就是它不再是以工业品规模化增长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而是以数据信息知识的这种规模化创造,以数据信息知识作为价值载体的这种规模化经济服务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物质不是说没有了,物质都变成承载知识、承载数据价值的一种载体。未来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的规模化,数据价值挖掘的规模化,不再是以物质产品本身的规模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这就是它最大的一个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再往深一点探讨,从生产力转变角度看这种变化到底应该怎么去把握它?在农业社会时代最重要两个要素,搞传统农业一定得先有地,在地里投入其他要素才能搞农业,你连地都没有搞传统农业那就是空中楼阁。

直接创造价值,在农业时代是靠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是在创造和传播知识经验、技能。在农业时代这种传播,是靠劳动者本身自己的领悟传播这种知识经验,所以传播不可能做到无差别化,形式化的传播,所以传播有时候会失真,有时候会丢失,有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传播会很慢,积累也会很慢,农业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来,有效积累的知识经验并不是那么多,因为这个过程很慢,所以农业社会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这个现象就发生了重要改变,工业经济是规模经济,是工业品的规模经济。因为这种规模经济,尤其到后期这种规模越来越大,要素越来越聚集,越来越复杂,所以这个时候要用什么要素主导和聚集这些其他要素呢?就是资本。资本是一种信用媒介,通过资本媒介作用把其他要素汇集起来,你才有条件去搞工业规模经济。

你只有土地是搞不起工业经济的,尽管现在土地价很贵,一定是用资本纽带汇聚其他要素。那么是什么创造价值呢?工业时代最牛的发明,或者最重要的突破其实就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其实是一种表述的词,但是背后核心内涵就是把一部分人的知识经验,不是所有的,形式化了,之后找到一种载体承载它,这就是工业装置、自动化生产线,还有后期一部分软件做的事情。这样方式出来之后,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播速度,传播的可复用性都极大提升。所以工业化时代比农业时代发展加速度完全是不同的。其加速度呈一种抛物线的方式往上扬,越到后面发展得越快,知识经验传播得越快,越有效率。少数人最好的经验就可以得到全世界人共享,这样一种方式就是工业经济的特点。工业经济时代出现一种新的经济单元就是企业,而且企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到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变化?数据经济时代不再是工业时代那种,由卖方市场主导的,首先是解决物质产品有效需求,没有得到很好供给,供不应求的时代。卖方市场主导的时候,主要的竞争力,影响整个全行业,全领域主要核心竞争力主导权是在供方手里。所以在工业经济时代,真正创造价值主要在产品研发和制造环节创造价值,其他环节在早期都是成本中心。现在有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是跟数字化,信息化结合以后才带来的。有些其他环节也变成了利润中心,是因为加了一些其他的资源,创造一些新的价值。总体来说,对于传统工业化,主要是在两个环节创造价值,研发和制造。

工业这个环节,资源组织方式导致了一定要追求规模化。工业时代的企业也会研究市场需求,但是研究一定是共性市场需求,而且这个共性需求越大对它来说越合适。愿意去投入,而且一定会寻求一种特别长周期的投入回报机制。投了一个东西,希望用100年,不可能,当然他也一定会追求这种长周期的回报机制。

这个是工业,数字经济不一样了。现在至少感受到数字经济最大一个特点,一定是个性化需求被满足。回到刚才讲的话题,工业经济,一个是过剩了,中低端服务都过剩了,还有一部分中高端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可以去挖掘,但是真正空间还不是现有工业产品的中高端需求,真正未来空间来自于完全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但是完全个性化需求,用工业经济时代这样一个运作规律,用资本和技术驱动看起来是响应不了的。因为资本它需要长周期,技术创新也需要长周期。没有人干这个事,现在让他去响应完全个性化、短周期,甚至是唯一单一的这种服务,一个是不能响应,第二个完全没有经济性,他不会去响应,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干,因为他不赚钱,没有这样一个良性的机制。数字经济是怎么回事呢?这种个性化需求,只有用数据知识,数据信息,数据内容作为主要价值承载载体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响应,而且成本效率都能被管控。

在数据经济时代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特点,数据已经成为实现其他要素汇聚的主导型要素,去响应个性化需求,只有数据有这个能力,资本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数据这个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个是信息透明它能解决,第二个是价值的在线传播和共享它也能解决,但资本搞不定这个事。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网络,所以它首先冲击了商业体系,但是它为什么没有冲击产业体系,因为在产业体系里面只有价值网络才能冲击到,深层次冲击到我们的产业体系,一个信息网络是不能深层次冲击我们产业体系的,我们产业体系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价值网络。如果说我们真正的互联网发展下一步变成一个在线实现价值网络的时候,那产业体系一定会发生深层次的改变,我们说搞工业互联网,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在往这个方向走,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到那个时候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所有要素汇聚的主导型要素,它甚至有可能替代资本的作用,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可能不需要资本了。

某种意义上数字货币其实就是用数据来建立一套替代传统由国家央行体系构建的金融信用体系,它其实是可以替代你的,它不需要你,包括区块链等等这种技术引导的方向大致就是这样。所以数据真正的价值不是因为它是石油,是一种资源,数据真正的价值其实是一种信息的纽带,价值的纽带,以及其他要素的纽带,它可以把其他要素动态的快速的汇聚起来。

创造价值是什么?工业时代我们把一部分人的知识经验细分,按照某种专业细分,我们把它剥离出来,形式化,能够快速无差别化的传播,我们觉得在数字经济时代很可能会出现的一个现象,现在看起来已经非常非常可能了,有些领域其实已经局部实现了,人的一部分能力,组织的一部分能力能够被形式化,能够被从人和组织上剥离出来,能够被用一种非人类的载体承载它,大家来共享,能快速传播。

也就是说大家都会被赋能,赋能也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词,现在有一些例子,比如说你穿上某个装备,你具备很强的能力。比如说现在很多军事上用单兵的装置就是这样,你穿上去就是超人,脱下来就是普通人。比如说现在很多设计师用的后台,做个性化定制的板式家具,都做了一系列的底层的知识模型,知识库,你在上面训练一下,你很快就可以做设计师。但是你没有这个平台的话,说实话你要做设计师还是很困难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赋能,等等很多方面都已经有了突破,所以我们觉得能力很可能是未来我们要形式化和要传播共享最主要的挑战。

为什么一定要把能力形式化呢?就是因为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不能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是把一部分知识经验形式化传播,但是工业经济时代是一种物理的规模经济,所以人被基于底层的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是一个机器里面的螺丝钉,专业攻一个事情就行了。原来大家都在一个组织里面,都是在一个特定岗位上,做这个岗位赋予你的使命,然后你精益求精做的效果很高,质量很好,因为你只要做一件事,不管别的事,这就可以了,这是工业时代的做法。工业时代为什么可以做呢?因为所有东西是以推式的资源组织方式,是面对某种巨大的共性需求,然后在后台可以细化分工,然后形成一个很长的产业链、工业链、价值链然后去分工合作,所以他可以把同样的事情做一万遍,做一百万遍,每个人可以很精确的给你定位。但是数字经济,需求老是在变化,不停在变,前端的资源通过数据纽带把它快速的动态整合,其实创造价值的还是人在创造,其实未来的竞争差异更多会更来源于人。

这个时候如果说人不被赋能的话,你是根本响应不了个性化需求的,也就是说以后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多面手,要不然你响应不了个性化需求,它不可能像工业时代一样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行了。在数字经济时代你可能需要做更多的事情,尤其是接近消费者这一端,在应用侧底层,可能也有一些人会做很基础性的工作,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应用层一定是多面手,你什么都会做,是因为你被赋能了,你只要懂需求就可以了。所以数字经济是这样一个方式,跟工业经济又很不一样,所以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组织会越来越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像农业时代一样变得不是那么紧密,恰恰数字经济人与人的关系会更紧密,只不过大家这种关系会变得更柔性。我们觉得数字经济很可能的经济组织形态就是生态圈,应对某种需求而构建一个生态圈,应对另一类需求构建另一类生态圈,每一个人可能处在不同的生态圈里面,动态转换自己的角色。正因为这样人员的生产关系,一定也会发生深层次变化,一个人肯定不会束缚在一个特定的岗位上,不像工业时代完全基于底层标准化的,就是我这个人就是只干一件事,干一个专业。现在为什么所有东西都在融合,我们今天谈两化融合是站在历史竞争的角度,实际上是所有要素都在融合,所有的产业边界都在模糊,企业的边界也在模糊。

我们理解未来的分工方式会发生深层次变化,不会再像过去以基础专业作为分工的方式,但到底什么作为分工方式?是数据的能力还是什么?现在还无法判断,总得来说一定是先融合然后再分,分的方式会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会从岗位上慢慢被解放出来,甚至从一个特定的组织里面慢慢被解放出来,这应该就是国务院搞双创的真正内涵。把人从特定的组织里解放出来,更好发挥人的价值,让人与人之间建立更加有效的多边的或者网络化合作关系。基于这个,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更好理解了,我们理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深的内容是什么?要改变过去40年来经济发展最基本,对传统要素过度依赖。最早是用廉价劳动力,后来是用经营土地,然后是不得不用的投资驱动,但是现在这些都不好用了,大家都知道。

那怎么办?我们要把技术创新用好,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技术创新。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带动性最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深,所以一定要用好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新阶段,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这个时代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新要素用好。

数据驱动作用,社会化组织管理,这样的要素构建起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门槛更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把这些要素用好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真正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全要素生产力提高了,其实我们从另外角度来说,我们也找到了创新驱动主要发力点。现在大家都要讲创新驱动,要素驱动不行了,创新驱动怎么搞?很多地方想了很多办法,其实质主要还是投资驱动。

一定要用一些新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落在企业层面,其实就是一种能力的转型。过去能力都是围绕企业内部做工作,围绕技术,围绕你的产品做事情,所以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等是企业过去关心的,这是基于一种封闭技术体系,构建的封闭价值合作关系基础上形成企业传统的能力体系。

新的能力体系是开放生态构建能力,因为数字经济时代一定是开放的经济,因为资源需要开放动态整合,大家以后能够被赋能,平台能承载这种新型能力。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什么?发现需求,识别定义需求,引领需求,通过未来价值网络,在线实现资源和价值的快速整合去响应需求,然后快速交付,生命周期的服务精准匹配和供给。这种东西才是越来越重要的新型能力,但是传统企业在这方面都很弱,我们传统企业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是供应链一环,我只需要把我的东西交给经销商就行了。大家意识到这个肯定不行了,我前两天刚跟轿车领域的资深领导专家一起聊,谈到这个话题。现在明显所有总装厂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过去是把车卖给经销商就行了,包括服务跟他们也没有关系。各位都开车,开车跟总车厂一点关系没有,都是经销商的事。但是他们现在发现这么玩不行了,一定直接建立跟消费者之间的联系,都在做相关的事情。北汽专门成立一家把数据当资产运营的公司,而且投资额很大,这个是很不一样的。这就是在追逐新的能力体系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是说要慢慢往那边转化和迭代。

最后,只有那种新型能力体系构建起来了,新经济模式才会真正创造出有效的新的价值空间。如果用传统能力去做新模式,做共享经济,有点像明明我只会种地,你非要把南钢交给我打理,我只好把南钢搞成一个大农场,搞得好才怪,能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才怪。

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景图

基于前期两化融合积累的13万多家企业数据。大部分还是制造业,13万家,大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大概是三四十万家,13万家占到百分之30多,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基于这些数据我们有几个判断:第一个,信息化或者两化融合或者数字化转型,现在已经到了价值效益全面爆发的前夜。

在座如果有CIO,你坚持做下去,未来2-3年你们企业信息化一定会快速的见效,原来为什么没有见效呢?我们发现信息化效益真要见效门槛在哪里呢?不是你用了多少工具多少系统,而是你有没有用这些工具系统,这些理念方法,真正有效实现企业内部,至少是企业内部资源整体优化;你有没有真正有效让企业内部整个业务体系真正整体优化;你有没有推动企业内部整体经营管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做了这些事情,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都会非常明显,但没做这个事情,你只是做了一些局部优化,可能就不明显了,甚至看不出来。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扎堆,扎到这个地方了,什么都做了,但是没有实现整体优化。为什么没有实现?不是因为技术原因,但是现在为什么他们一定会做呢?一个是基础已经很牢了,已经在这里扎堆很久了;第二个,现在国际国内环境,转型的压力导致企业不得不做这个事情;还有就是外部,因为信息化、互联网的发展,效率不断提升,和外部服务成本不断降低倒逼企业,不得不搞内部的变革,比如说供应链等等。我们有条件做,一定会做。

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出现了新动向,原来是东南沿海水平高,中部内陆低一点,西北最低,现在总体水平没有变,但是加速度出现了特别有意思的变化。加速度处在第一梯队的省市,东南沿海只占了40%。60%以上是中西部省市,这个特别有意思,后来我们分析,很可能是因为什么?大家说到转型这方面,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大家都没有做好,东南沿海容易做的做完了,但是更深层次突破没有搞定,也没有突破,所以不知道做什么了,增长慢下来了,但中西部说实话原来做的少一点,差一点,现在他们也知道要做这个事情,大家都来做了,简单的工作追得很快,但是复杂的事大家都没太做好。

第三个就是各不同行业重点和差异很大。这个差异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是因为行业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是因为技术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或者说行业模式不一样。我们后来发现对于行业的差异,我们最应该把握的不是这些东西,甚至不是什么商业模式,最应该把握的是每一个行业应该构建不同的价值体系,在数字化时代,每个行业要去找新的价值点,价值增长的空间,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这个事情就是我们转型最重要的东西,原来以工业产品的规模化作为发展路径,未来能不能在里面把数据、信息、知识的内容不断的增强?甚至转型过去?所以我们简要的举了几个例子,但这个行业确实差别很大,像现在大型钢铁行业主要是做整个工艺流程全覆盖的整体优化,装备制造业尤其机械行业做产品加服务。这就是转型,但这个转型只是初级的,未来更多的没有什么产品,只有服务,完全个性化时代是没有产品的,只有服务。

但是家电就更清晰,家电叫智能定义新供给,我为什么说重新定义新价值呢?我这里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最接近消费者的,一个是机械的,一个是原材料,我只想说明,我们从不同的行业去看,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趋势,他一定要去找新价值点,要不然没有机会。

如果还是基于原来的那种,还是原来的业务,还是原来的工艺,还是原来的服务是没有太大的增长空间的。那这个新的是什么呢?家电是最清楚的,我一台冰箱卖出去挣多少钱,现在越来越认识到不能这么玩了。我可以把家电很便宜的给你,但是我还是要拼命卖,他挣钱的地方根本不是这些电器本身,而是这些电器引领其他的家庭消费。比如说你家所有的水果,所有的米面油,所有的衣服什么的,都有可能由他统一给你供给。你签个协议之后,比如说每天吃的水果他都给你配,会给你配到什么状态呢?你自己到菜市场取买,到水果店去买肯定要比他卖得贵很多,质量层面上能帮你更好的保障,比菜市场质量可靠多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按照你身体的健康状态,营养结构来给你精准的配置,比如说可以帮你控制体重。甚至可以按照你一生来配置营养结构,你能记住你去年吃的什么吗?你记不住的,但是他可以,他可以分析,可以根据你是不是生病了?根据食疗要求?而且更关键的是食疗出什么新菜谱了?你不知道,他知道,他知道就可以帮你去优化,去改进,根据你身体的状态。这样的服务你不要吗?你会要的,所以他挣的钱不再是家电本身,挣得是别的钱,因为创造了新价值。当然这方面很多还处在玩概念阶段,实践上是不是能行得通,还需要大家去探索,有些东西大家都在做,但总得来说我们只是说给我们一个启示,一定不能只是商业模式变革,我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营销创新,搞一堆商业模式把它卖出去。寻找新价值,构建新价值体系是我们每一个行业或者每一个企业最应该关注的。

第四,云平台重要切入点。云平台不管是对于企业之间协同还是倒逼企业内部改革都很重要,刚才我们有企业上云的行动,但是现在企业上云行动有时候被大家搞庸俗化了,企业上云,我觉得刚才咱们江苏这个分级别很好,很多人原来说企业上云就拿网线把终端连到网上好像就叫上云了,那是忽悠谁呢?弄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真正的企业上云是什么意思?甚至都不是简单的业务上云,因为你的传统业务上不去云的。你把业务系统搬到云上又怎么样?

第五,你要去找哪个领域的创新空间更大,创新的潜力更大,最重要的你看他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水平有多高,一定是产品智能化水平越高,创新的空间越大,这是大家可以去看的。

展望上就是两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抓数字孪生,从底层开始单元级的、设备级、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孪生系统是很多很多的。但你把这些东西都做出来之后,就能很好解决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底层的制造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底层制造资源能互联互通互操作,现在很多人的想法是说,我搞统一架构,搞统一标准,我都连上网线,连到网上,这样做要么不够,要么行不通。

大家知道你自己企业内的那些设备设施你能搞明白吗?你能把它柔性用好吗?你自己都用不好,还别说让全社会开放使用你的设备设施,怎么可能?一定是先把孪生系统搞出来,一定要对物理系统有全镜像,才有柔性的响应能力,它没有柔性响应的能力的时候是根本介入不进去了,这种在线的协同,一定要有孪生系统,有了孪生系统之后基于孪生系统我们就可以做所谓的操作系统了,就是我们可以对孪生系统进行编排,进行管控,进行调度,孪生系统会再转到物理系统上去落地。

智能工业链倒逼企业内部改革,因为有太多价值,比如说效率提升多少?因为工业链已经进入企业内部了,然后通过智能工业链提升业务协同效率,极大的降低库存,全供应链的库存,所以会倒逼企业内部的改革,最终他们俩会师的时候我们说一个企业级CPS系统就建起来了。

三、当前战略重点——工业互联网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我们看当前的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战略重点,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应该做什么?我们说两化融合分成三阶段,后来智能制造也分成三阶段,同样的数字化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内部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问题。网络阶段解决的是社会化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问题,智能化阶段解决的是社会资源动态优化精准配置的问题。

现在绝大部分企业都没进入数字化阶段,但是少数领先的企业数字化已经做了,有一定基础之后,他们想去寻找网络时代社会化动态配置资源的巨大增值空间,这个大家都看明白了,所以他们想去干,这就叫制造业跟互联网融合,就叫工业互联网。所以是战略重点,什么叫战略重点,不是所有企业现在都有条件能做得很好,是一帮领先企业要去探索的,当然探索出来对大家都有好处。

我们说工业互联网其核心解决的问题就是刚才前面讲的,就是要解决我们的制造资源能不能大范围社会化的协同共享,动态的协同共享。动态共享基础是什么呢?底层制造资源一定要互联互通,互操作,中间一定要搞出一个平台层或者赋能层出来,不能像过去企业一样,自上向下全是自己的,不能这么玩。传统工业,横向跨界资源整合没有可能性,是自我封闭的。

产业之间合作靠商业体系,价值承载载体就是你的产品,过去是这么玩的,产品在商业体系里交换,现在不能这么玩了,我们要建动态社会化配置。所以底层一定要互联互通互操作,怎么互联互通互操作呢?工业本身搞不定这个事情,主要是利益问题,不是技术问题。现在全球这种格局已经形成了,你很难深层次改变它,怎么办?IT已经搞定这个事情了,我们靠IT,工业能力跟IT能力集成融合共享。我绕一条路搞一个中介出来,就是IT,数字孪生系统。不简单是数据+网络,刚才说了数据+网络搞不定,太复杂了,你拿一根网线连起来,就想动态共享,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弄它。但是孪生系统可以,它有很强的柔性,边缘处理能力。

然后基于孪生系统把操作系统搞出来,赋能层,平台搞出来,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干这个事。最后应用就变得很柔性,很简单,能跨界。实际上解决解耦问题、硬件,软件,应用,平台都要解耦,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工业原来是不解耦的,原来是紧耦合的,IT是解耦的,所以我们借助IT解决这个问题。核心路径就是几点,一个是OT跟IT的融合,OT跟IT融合核心就是数字孪生。然后就是能力平台化,其实就是把平台做出来,把工业操作系统做出来,然后给人赋能,人机智能融合,最后肯定还是要开放合作。

为什么叫开放合作呢?光一家搞不定这个事,我一直觉得原来大家讨论工业互联网的时候,到底姓工还是姓互呢?它都有可能,都需要借助对方力量。但是以姓工为主导,制造业主导的话,很可能采取的是君主立宪制,是渐进改革的这种方式,演进的方式,自我变革的方式。姓互模式则往往是大革命,根本不照你传统生态做,而是围绕最终极目标,搞出一套新生态,不走你的老路。现在互联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制造业企业之后发现学不明白,也开始探索我刚才说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现实当中很多例子,我做传统能源轿车做不过你,我就做新能源车,后来发现新能源我们做的也不够好,人家特斯拉把新能源车,不只是电动,把车都做成了电脑,我们也很受启发,就再进一步,搞车联网,单个车搞不过你,搞车联网中国有特殊的优势,有可能会干得更好。不走你原来那条路,这叫换道超车,这是革命的做法。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路径上跟刚才江苏工作是匹配的,第一步还是用大平台商带动资源上云,这个还是很必要的。但这个上云其实是孪生系统上云,不是机床连上网,不是把原来传统业务系统布到云平台上,因为那样价值并不是很大,真正是把底层资源孪生化,数字孪生化,然后把数字孪生布到云上去,然后能够被调用,被编排,被大家共享。第二步就是制造能力平台化,能力平台搞出来,工业操作系统搞出来,真正让大家共享能力,不是共享底层资源,因为底层资源是很难共享的。底层资源是谁的事呢?跟所有应用都没有直接关系,底层资源是平台的事,他去调度,去终极优化,去编排。大家都在玩IOS或者Android上面的应用,平台底层的资源跟你的应用没有直接关系,你不用管。平台层会帮你搞定这个事,最终大家都被赋能了,全员创新了,所有的企业都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共享能力等等。

四、案例分享

最后我们讲几个案例,用这个案例再验证一下,去年在江苏也交流一下,有一些新的体会再来看一下,77个全球工业化平台200多个案例,这些案例83%是在做产品设备的在线管理,68%做业务运营化,19%做新模式,新业态,这里面机械行业占到36%,为什么做机械行业最多?因为做产品和设备在线管理,机器行业最积极。

因为产品卖不动了,卖不动产品了,保有量很大了,在后市场找服务空间、价值空间、嫁接各种资源、金融后服务等等。所以愿意做这个事,业务优化呢,水平还没有跟上。新模式新业态就差更远,能源行业也愿意做产品在线管理,主要是安全管控的要求,供应的要求等等。轻工石化电子各10%案例,都跟这有关。

我们看一下这个分类,产品设备在线管理83%的案例都在做,其实这83%主要做的只是产品状态监测,前面讲了一个重新定义价值体系,找到新的数据驱动新模式,大家现在只做了第一步,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拿回来,在后台做一些分析,做一些备件优化,做一些远程加人的服务等。但是真正远程运维,自动远程运维只有19%的案例做到了,为什么?数字孪生系统没有干出来,业务运营优化更多做的是工艺参数优化,刚才说的钢铁行业,整体工艺参数一些优化。

真正未来要做的是什么?可能整个生产线运营总体外包,不是只做一个参数优化,但现在离这个很远,也是因为孪生系统没有做出来。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只是第一步,我能知道底层资源运转的状态,因为没有把孪生系统做出来,所以整体优化这些都做不了,没有能力做,别提后面价值体系重构新业务,新业务就更做不了,所以现在很多新业务其实就是一个雏形,并没有真正创造很多新的价值。

比如刚才说的,不再是卖原来那个东西了,我卖的是以这个东西做智能载体的服务。这个在消费领域有一些,在产业领域还非常稀缺,这个一定是方向,首先把资源能够连上网,这个还是必要的,孪生系统做出来,让它云化,基于这个东西有一个统一编排,调度的中枢,一个平台。基于这个我们去创造很多新业务,用数据来创造价值,而不是只是靠卖我们物理的这些产品,大概是这样一个趋势,从现在这些案例里面,我们也看得到我们才刚刚起步,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