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I媳妇I工程
争做精准扶贫的产业示范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用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习近平
2011年为了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满足河南省服装企业的用工需求,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提出从当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即在全省各乡镇每年建设千人规模、数百家工厂、每家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服装加工厂。
时间总是会把收获留给那些把不懈努力与强烈的信仰紧密的融为一体的耕耘者。
2016年以来,河南“巧媳妇”工程站在“中国巧媳妇工程”的高度开展工作,高举产业化扶贫旗帜,由小到大,逐步汇聚成百万巧媳妇大军,并与河北、重庆、浙江、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新疆、江西等省市协会、大型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巧媳妇工程产业扶贫联盟,把“巧媳妇工程”升级为全国范围的重点专项扶贫攻坚项目。截止2017年6月,全省各个行业的巧媳妇工程事业已经建成规模不一的巧媳妇工厂、工坊、庭院、站点5500多个,安置留守妇女58万人,创造产值数百亿元,帮助数十万个家庭脱贫。
巧媳妇工程由解决就业到精准扶贫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理论篇:调研出理论
任何一个正确战略方案的提出,必定来自于实际,来自于实验,来自于实证。巧媳妇工程的提出绝不是一时兴起的应景之作,它是根植于不断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无数次奔赴沿海服装产业收集订单信息,无数次走进河南的服装企业收集用工信息,无数次走进乡村与留守妇女促漆谈心,反复讨论,谨慎求证,用大数据得出的结论。
催生巧媳妇工程的起因,源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内生需求。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订单应接不暇,机会反复错过。河南省服装产能已经连续6年同比增速两位数以上。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业,致富一个都不能少,我省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中西部原有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更容易吸引服装行业企业落户,借助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成全国新兴的服装产业基地。可惜的是作为农业大省,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用工荒,可见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严重性。
为了解开这道算数题,省服装协会会长李刚率领专业团队人员,在全省范围,跑了39个贫困乡镇,400多个行政村,调研访问了无数个青壮年留守妇女,找到了那些“被隐身”了的巧媳妇。初步测算这个群体在全省有600多万人,而这些人正是被闲置、被忽略的优秀劳动力资源,她们就是服装行业的成本洼地,就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富矿。
把工厂搬到村里去,让留守妇女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既解决了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的脱贫致富难题。事实证明,这个理论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实践篇:实践作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巧媳妇工程,2016年8月,河南省服装协会整合了中国服装全行业的优势资源,组建中蔼万家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中蔼万家成为了精准扶贫的先锋队。
2017年2月27日,鹤壁万银制衣有限公司在浚县王庄镇竣工投产,这一重要的产业扶贫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2个多月时间,标志着“巧媳妇工程”进入快车道;6月10日,鹤壁市山城区万山鹤鸣湖制衣有限公司正式开工投产,这标志着由行业主导,骨干企业入股的中蔼万家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中国巧媳妇工程、实现产业下沉、精准扶贫战略计划的全面铺开。中蔼万家公司整合了全行业的优势资源,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把产业产能下沉到劳动力来源地,将最先进的服装设备机械投放到河南的广大乡村;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以建立中心基地+卫星工厂的实施形式,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在家门口上班,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2017年7月12日,兰考县巧媳妇工厂奠基,这是中蔼万家公司在产业扶贫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上又迈出的一大步,也标志着“中国巧媳妇工程”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融入全面建成小康,推动行业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和提供优质产能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已经在汝阳、浚县、淇县、兰考、柘城、山城区、栾川县相继投产了多个产业扶贫项目。
2017年底,仅中蔼万家项目就可以安排3万人就业,明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数十亿元。中蔼万家要用5到10年时间,主动整合优势资源,积极融入产业扶贫,大胆尝试多种所有制形式,加大加快生产、贸易、研发的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科学布局,力争覆盖10000个乡村,努力安排百万工人就业,打造中国服装产业的“富士康”。
事实证明,巧媳妇工程是科学的理论和决策,在开工的卫星工厂里,八小时工作制、每个月2000多元的稳定收入,让贫困户快速脱贫,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成为了现实。
贫困人口中大多都是农民,贫困农民中大多都是祖祖辈辈搞种植养殖的。看来,大多时候种植养殖是无法解决农村人致富问题的。
扶贫攻坚,产业当先。河南农村只有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特别是通过实体经济壮大农村的集体经济,才是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根本,才能拔掉穷根,栽种富树,让农村人背靠集体,凭着技术,凭着劳动,体面的持久富裕!
智能篇:支撑靠智能
打造全新的云智造体系,是服装产业精准扶贫的前提。脱离智能制造去谈服装产业的精准扶贫,可行性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在已经建成投产的巧媳妇工厂,从国内订单到营销中心、技术中心、软件中心、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到中心基地、卫星工厂、物流中心直至成品出厂,无一不是依靠智能制造。否则,按照传统模式的运营,管理难度大,订单根本无法保障。APS排产管理,MES过程执行管理,PDM产品开发数据管理,GST标准工时工艺管理,WMS仓储管理,SCM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智能软件系统,用云端管理实现了信息即时互联互通,通过智能数据运营中心,达到透明化实时指挥车间内最先进、最智能、最强大的吊挂流水线高效运转。
巧媳妇工厂是一个数字化工厂。它对研发、工艺、制造、质量和内部物流等与产品化系统进行支撑,能够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巧媳妇工厂是一个智能工厂。生产数据,计量数据,质量数据采集全部自动化,无需人工录入,实时分析,实现PDCA循环。服装的智能制造在这里融合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尤为重要的是,巧媳妇工程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和应用软件全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国产化。
目前,巧媳妇工程已经与广州亿奥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APS智能排产系统)、绍兴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ERP生产管理软件和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深圳星辰泰克科技有限公司(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长园和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吊挂、自动拉布机和电脑裁床设备)、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智能吊挂设备和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深圳布易科技有限公司 (ET系统、 CAD数字化板房软件、定制系统)、深圳市博克时代开发有限公司(CAD数字化板房软件和云衣定制系统)、广东春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GST标准工厂系统)、长园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自动裁剪机、智能吊挂)、 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缝纫机设备)、浙江冠名缝纫机有限公司(缝纫机设备)、常州市祥泰针车设备有限公司(模板切割机、改装专机)、加拿大衣拿吊挂系统(智能吊挂)、广州衣布到位科技有限公司(面料平台)等国内服装行业软硬件技术的智能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他们已成为巧媳妇工程精准扶贫的有力支撑。
模式篇:模式当动力
产能下沉,产业扶贫,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合作模式之上,没有科学变通、因地制宜的商业模式,脱贫致富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省服装协会经过统筹研究、严谨规划,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即以创新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为基础,政府主导、企业主营、合作社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以此为动力,确保巧媳妇工程的可持续性。
一是由行业协会统筹规划布局,由地方政府组织,共同建设巧媳妇工厂。
二是以贫困县为重点区域展开,以适宜发展服装业的优势县为先导,包括整建制的移地搬迁,提出了:搬一个新家,学一门技术,给一个岗位,赚一笔工资,富一方百姓。通过接长板、补短板,形成产能基础。
三是把功能齐全的中心工厂建在人口较集中的镇上,把卫星工厂办到村里,让产能尽可能贴近劳动力来源地,让留守妇女、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让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
四是巧媳妇工厂由巧媳妇能人带头,或由企业集团牵头,由行业协会引导、协调、规划,导入扶贫扶持资源等一条龙服务,培育造血功能,逐步实现自主自励(中蔼万家服装公司目前的方式,即村集体入股的鹤壁模式)。
五是努力探索系统性帮扶路子,鼓励巧媳妇工厂市场化自主运营,从扶贫攻坚入手,逐步由脱贫走向创富发展,成为地方可持续的主导产业。
以服装服饰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最适合发展产业化扶贫事业的行业。为尽显行业担当,竭尽行业责任,为产业扶贫事业打造效率高、门槛低、自动化、标准化的发展舞台,提供快速脱贫的发展通道,省服装协会向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服装服饰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出倡议:请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产业链相关面辅材料企业、生产设备供应商、生产加工型企业、自主品牌型企业以及国际贸易机构等联合起来,按照效率优先,价格合理的市场化原则,强力支持巧媳妇工程,通过出资源、出技术、给扶持、下订单等多种形式,积极加入到产业化扶贫事业中来。
扶贫攻坚战不是一个家庭的脱贫,而是千万个家庭的脱贫,巧媳妇工程采用在全省广大农村和新型社区建立“中心基地+卫星工厂”和“流水线班组、工段”的办法,以两头在园区,缝制在农家,能人挑头,骨干领办,跟单督导,规范运营的模式,把处于严重“三无”状态的巧媳妇组织起来,经过严格认真的工业化培训,将他们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变成产业工人。这样既破解了企业招工难题,发展了服装产业,又真正帮助贫困留守妇女让全家增收致富,初步实现了“两不、两促、两确保”,即儿童不留守、老人不空巢;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确保形成支柱产业,确保增加农民的家庭收入。
据精确测算,一名女工每年可创造30万元以上的产值,可实现1.5万元—2万元的个人收入。换言之,全省600万“巧媳妇”每年可创造约1000亿的产值。广东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感叹说:“中国服装未来10年看河南”。
核心篇:党建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但没有管到位上,没有严到份上”。
事实证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必然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起点,以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等八项具体要求为抓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协调推进到新高度。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地基坚固,大厦稳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关乎全局、涉及长远、意义重大。作为企业党委,更是守土一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基层党建工作抓的好不好、抓得实不实,直接关系到党在基层执政根基的稳固,直接关系到党的政策是否落地生根、党的纪律是否严格遵守、党的事业是否兴旺发达,更是关乎企业的发展大计。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埋头苦干、抬头巧干、真抓实干,切切实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事业兴旺。
在巧媳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省服装协会牢牢抓住党建这个核心,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作引领,把党支部建到车间里,把党员纳入村支部,寻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突破,让党员融为一体,让支部变成一个;在公司设立党委,中心基地和卫星工厂成立支部、工会、妇联,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妇联主任分别兼任厂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厂妇联主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成效显著,既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又做到了统一管理、步调一致严明的纪律性,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堡垒和攻坚作用,有力的保障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员工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为了使巧媳妇足够“巧”,省服装协会成立了河南服装管理人才技师培训学校,并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分校,计划每年培训服装、家纺技工技师3万人以上、短训巧媳妇10万人以上,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人才准备。
致富篇:致富千万家
学会一门技术,找到一份工作,脱贫一个家庭。巧媳妇工程,坚持产业化扶贫、技能型就业、专业化培训、智能化生产的发展原则,以扶贫带动就业,以订单拉动制造,以系统化专业培训降低技能门槛,以贫困劳动力汇成工段班组,以智能化工厂打造乡村优质产能,这是“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中的产业扶贫的机制创新,这是智能制造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创新,这是“世界服装工厂计划”+“数字化产能国际交易平台技术”的嫁接创新。
巧媳妇工程,虽然是上门扶贫,但确是“优质高效产能”。巧媳妇工程要打造的是可持续、高效率、有市场的优化产能结构,而不是脏乱差、不规范、无保障的“落后产能”。它不仅拥有一整套系统全面、科学规范“巧媳妇工坊制”的生产管理体系。“十三五”期间,省服装协会还将启用“6+1”供给侧改革创新的运营模式:“6”是指智能制造+ 互联网 + 一带一路 + 工坊制度 + 政策金融 + 服务经济,“1”就是“中国巧媳妇工程”。“6+1”就是把“6”中的每一项都和“巧媳妇工程”这个“1”紧密结合。“6+1”模式把巧媳妇智能化制造技术安排在工业化、信息化、产业经济化、世界服装工厂以及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广阔平台之上,以产业化手段拉动优质产能,以市场化机制盘活巧媳妇工程扶贫事业,以效率创新赢得价格优势,以数字化产能信息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下单频率。
巧媳妇工程通过产能下沉,把行业的产能重新布局,把行业的规模化生产与积聚提升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来探索。对河南来说,等于是提前确立了一个历史高度,以理顺县域经济的三个产业结构,动员村集体主动参与部分股权,大力发展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让人们就近就地就业,人口红利回归,能人反哺故里。
目前国家在鼓励企业参与扶贫方面,一方面加大对参与企业的政策优惠,一方面对其在帮助贫困农户增收方面提出相应要求。民营企业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实现利润增长的同时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目标。但是政府出台的各类针对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落实不足,无法在更大范围调动起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我们虽然正在经历,但是我们依旧相信政府的能力。
未来河南省服装协会将以打造河南服装万亿产业为目标,五年后的河南服装将比2016年再翻一番,中国驰名商标将超过25个,上市公司将达到20家,特色服装产业集群将达到十个,世界服装工厂初步形成。到那时,巧媳妇工程的示范将会变为典范。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