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热门直播 > 其他

智能制造 ‖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439期

2017/4/11 20:54:15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盖勒普 分类:其他

每周两期,精管理,助智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盖勒普

其实理解智能制造有多个切入点。要真正搞清楚,每个人或许应该找到自己的切口。今天从“机器代人”这个切入口,谈谈对智能制造的理解。

虽然“机器代人”被很多人诟病,其实也是个不错的切如口。被人诟病的原因是:这个观点被人庸俗化、简单化、片面化地理解了。

其实,“机器代人”甚至可以作为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共同的“切口”。毋庸多言,自动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信息化其实也是。比如:过去会计做几天的工作量,现在用计算机一个小时就搞定了。效率的提高就是因为计算机代替了人的一些简单计算和核对工作。再如,OA系统的出现,就代替了通信员和秘书的工作。智能化也是让机器代替人的部分工作。前提就是把人的知识嵌入到计算机中,把人接受的信息数字化。

如果单独从原理上看,智能化的逻辑并不新。其新颖性在于经济可行性不一样:通过智能制造,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优化、快速响应、各种资源的共享与重用。经济性为什么现在能实现了呢?因为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感知、传递和决策能力大大加强,过去的原理具有了技术可行性。

机器代人是不是人要失业了呢?当然会有一部分人失业。但同时肯定会创造出新的岗位:机器做常规的、重复性的、物质生产相关的工作。但机器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知识、需要维护、需要优化,而越来越多的人要从事知识生产活动,为机器工作保驾护航。

与自动化时代相比,智能制造时代需要的知识要复杂多了。知识生产是相当不容易的、也容易出错——否则,Windows为啥整天打补丁?这么复杂的劳动,当然要有更加给力的工具。这种工具就是平台。平台的作用不仅是“生产知识”,还要将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对接起来:因为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创造价值。构建“对接”的桥梁,也需要人的大智慧啊。

人类要进行知识生产,凭什么?我认为,大数据就是知识生产的原料。当然,从原料生产出来的知识,也要有类似“人机料法环”方面的诸多问题,要做到知识的专业化、“工业化”生产,也很不容易。既然大数据是知识生产的原料,数据的价值也要与日俱增。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用户的需求和对产品的使用情况都变得重要起来。于是,企业之间的商业模式就可能会发生改变。

人类把苦活、累活、自己不愿意干的活交给机器了,当然要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这些设备要被管起来并不容易,MES的相关技术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让机器自己干活,人类放心吗?我想,至少在初级阶段,人是不放心的。所以,我们需要若干支撑性技术,比如设备诊断、运维技术、移动监控、透明工厂等。其中,智能运维其实是让机器代替运维人员的部分工作。

有人说,国外公司在“智能制造”的旗帜下面,卖的是数字化货,如PLM、数字化同样也是减少人的工作量。PLM产生的动力,就是知识管理太麻烦、费时费力不好管。同时,数字化可以减少人的重复性劳动、减少沟通的麻烦、减少管理的漏洞,其实都可以看做代替人。

如果把机器带人做为切口,推进智能化的时候就要去想:哪些工作可以减少人的工作量?哪些工作让机器去做会做得更好?比如,现在的人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阅数据和材料,这些事情是不是可以让机器去做?这样让人的精力集中到最有价值的问题上。所以,提高信息的感知能力,一定是个不错的方向。

—— END ——


25年技术沉淀,专注先进智能工厂MES-SFC整体解决方案


扫描盖勒普微信二维码

▼带你领略更多行业精彩▼

联系我们

电话:4000-425-567微信:gallopeng官网:www.gallopeng.com邮箱:info@gallopeng.com

点击原文了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