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助力全球产业智能升级。本文由首家国际智能工业云平台中机商圈(CMEPLAZA.COM)提供。
振奋人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阅兵之后,热血沸腾的我们,在朋友圈里用变脸小程序,随心所欲地换上喜欢的军装,“对视”不一样的自己。人工智能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过渡
机器代替人工,已经不可逆转,从理念贯彻到技术研发,再到行业应用的过程,产业生态已经趋于成熟,市场调节资源配置足以推动产业逐步完善。

智能时代,打造竞争新优势,则成为各个重要经济体的核心“打法”。各个国家都把经济发展的“筹码”押在了工业和制造业上,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高性能计算类芯片及关键元器件方面进行“豪赌式”的投入。
2016年有40多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被知名高科技公司收购,2017年仅第一季度就共34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被收购。
对于收购,仅仅是“强人工智能”兴起的开始。
吹响人工智能国家集结号
2016年5月中国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10月美国制定《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欧盟也推出了《欧盟机器人研发计划》,2016年12月英国发布《人工智能:未来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
2017年4月法国制定了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日本宣布未来十年投入1000亿日元(约9亿美元)用于四个重点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各国政策的出台让人工智能立即成为一个高估值“风口”。
智能中国披荆斩棘
显然对于人工智能,中国已经位于第一梯队,单从融资规模和新增企业数量上比较,中国排名在美国之后位居第二。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王国胤指出,中国人工智能依然存在很多瓶颈问题:人工智能原创性理论基础弱,重大原创成果不足;在软硬件方面与以美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完善;人工智能人才队伍,特别是尖端人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一方面是大而不强,一方面却引起了围追堵截。
智能制造“弯道超车”更需人工智能精湛技术
近日,多家国外媒体都对此发表了评论,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或将赶超发达国家。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10%在于算法,20%在于技术,70%都在于应用场景和落地。

中国增加人工智能研究投入,在这三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美国却在削减这方面的开支,中国或将在人工智能领域超越西方。
在应用场景中,中国已经探索出了人工智能融入工业的技术平台,将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环节优化协调,在核心软件、关键部件、重要装备、网络协同等方面确立逐渐获得主动权。
基础理论是根本,平台支撑是关键。只有根底深厚庞大,主干强劲,人工智能产业才能日益兴荣昌盛,我国在工业这一价值主战场必将赢得先机。
THE END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