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热门直播 > 机械

【最新】智能制造的“四多四少”

2017/7/10 14:17:11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易加科技 分类:机械


智能制造的“四多四少”

现在,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GE“工业互联网”在全球的风靡,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如火如荼地推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特点的智能制造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动力。

但由于智能制造的概念还不统一,自动化、机器人、数字化、物联网、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体、人工智能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概念让制造业无所适从。随着阿尔法狗的一火再火,有些企业一谈智能制造,就联想到这些最前沿的技术,但是作为企业,更需要务实落地的智能制造战略与方法。在此总结四个观点,简称“智能制造的四多四少”。

01

多关注看不见的,少追风看得见的

很多企业在参观或者建设智能制造项目时,总是热衷于那些一眼就能看得见的机器人、数控机床、AGV等装备自动化,或者是认为引进些MES等信息化系统就是智能制造了。其实这都是过于表面化、工具化,我们更应该对那些看不见、内在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提升。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刘强教授有一个著名的智能制造“三不要理论”,“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础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时搞智能化。”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博士也在一些演讲中指出:“有两种自动化,看得见的自动化是生产装备的自动化,比如采用智能机器人和数控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而看不见的自动化是数据流动的自动化,实现数据在企业内部的流动,使得隐形数据显性化,这是企业创新进入高级阶段的必然路径。”

由于看得见的自动化,相对来说易见、易学、易购、易建,不用强调也能引起企业的重视,而看不见的数据流动自动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研发技术、生产工艺、业务流程、人员素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等,往往被企业所忽视。这些方面不是通过购买等方式就能快速复制的,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这是一个可以压缩但不可跨越的过程,然而,对企业的价值而言,“看不见的”要远远大于“看得见的”,这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02

多关注数字化,少追风智能化

我们发现,在欧美国家,他们讲智能化的少,讲数字化的多,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制造等等。他们认为数字化是智能化的第一步,数字化具有非常清晰的导向性与落地性,是非常务实且效果显著的战略方向,并给予了高度重视。

工业4.0教父"孔翰宁说:“数字化一切可数字化”,也即尽可能地数字化一切有必要数字化的过程及管理,比如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知识数字化等等。包括国外提出的数字孪生模型、数字主线等,都无不是从数字化做起,如果能够实现从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产品服务等全过程的数字化,我们就能收到很大的成效,我们离智能化就更进一步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还搞不清如何实施智能制造,就请从数字化做起,这本身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03

多关注Smart,少追风Intelligent

现在很多人对智能制造的“智能”过于理想化,认为要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决策、自执行”的系统才能叫智能系统,总是希望自己即将建设的智能制造系统就具有类似的功能,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对智能制造的误解,对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是不利的。

在工业4.0白皮书及相关文章中,德国人一直用Smart Manufacturing来表述智能制造,而不是用有些人经常讲的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它是德国人非常务实的提法,是希望通过灵活、高效、聪明的系统及多系统的协作运转来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生产与服务的需要,而不刻意强调单一设备或系统的高度智能。

我们所讲的智能制造应该是德国人所说的Smart Manufacturing。这是德国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类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情况下的被动应对策略,利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与服务,这是一种灵活、高效、聪明的制造模式。

因此,多研究Smart,少讲Intelligent,如何让企业的制造变得更高效、更灵活、更聪明,而不去追风单个设备或系统的Intelligent,对中国制造业而言,不失为一种务实而明智的作法。

04

多关注工业大数据,少套用商业大数据

近几年来,大数据已经成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术语了。大数据方面经典的著作当数牛津大学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写的《大数据时代》,作者重点强调了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关注相关性。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很多人讲的都是商业大数据的特征与理念,对制造业除了市场营销等部分业务有帮助以外,对制造业的价值实际并不大,制造业更应该关注自己最擅长、自己最有优势的工业大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表明,制造业具有数量最多的数据。

实施智能制造,不是面子工程,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追求过于理想化的智能,不要追风与套用所谓的商业大数据概念,不要只聚焦在设备等看得见的自动化上,还要多关注研发技术、生产工艺、人才素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看不见的内在因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正确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扬长补短,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管理优势、文化优势,就能实现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成功。智能制造,务实、落地最重要!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