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今日智造 > 智造快讯 > 热门直播 > ERP

ERP软件实施中的五大不可控性,哪个是你的痛?

2017/4/25 9:22:27 人评论 次浏览 来源:智慧仓储平台 分类:ERP

目前,我国经济构成中,中小企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不但是经济结构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值得关注的ERP应用的潜在空间。对中小企业实施策略的研究,将有助于在中型企业中增加风险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加大ERP实施成功的概率。

实施ERP软件对企业管理上来说是一项革命,是一场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且耗费大的系统工程,ERP软件的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和部门,同时也涉及到ERP软件供应商、ERP软件顾问服务提供应商、系统集成供应商及硬件供应商等多个商业组织,存在着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然而仔细想想,它们真的不可控吗?

第一、基础数据不可控

企业基础数据的准备不好控制,很难达到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合法性"要求。即使达到这三个要求,它所花费的时间又太长。造成基础数据不可控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是一对矛盾,后者在很多情况下不愿意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领导。谁愿意把家底都露了呢?

第二、一把手工程不可控

众所周知,ERP软件是一把手工程,但如何保证一把手的到位,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有的企业总经理不肯为ERP软件签字,也有的企业总经理签字了,却总是太忙,没有时间顾及。解决的办法是,如果总经理签了字,却常不关注ERP软件项目,则算违约。

第三、涉及人员太多

第三个不可控是合同签署者、需求确认者和最后验收使用者三者非同一类人。问题出在这三种人对ERP软件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导致系统验收时无法结束。使用者在ERP软件装上之后,开始要求今天这儿改,明天那儿改,不改就不签字,系统也就无法验收。这时软件提供商也往往没办法,改就改吧。但到最后呢,整个系统改成了个四不像,且还是验收不合格,钱收不上来。

第四、是应用需求非唯一性

企业在签合同的时候由于只顾解决主要矛盾,很多需求并没有考虑到。但合同签完,培训结束之后,很多需求就来了。例如,原来准备后勤不用,但现在它要上系统了。很多时候企业领导也没办法,往往追加资金,要求软件厂商增加功能模块。如此,有些活软件提供商做了三年还做不完,体系越做越大。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第五、软件现场实施工程师水平参差不齐

做ERP软件的实施员,不单纯是一个计算机的工程师,还需要他对管理、对企业业务流程,以及对计算机都非常熟悉,才能够胜任。但这种人的培养,恰恰是最困难的。

对于迫切需要理顺管理的企业来说,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忽略了内部的一些管理,包括执行制度的建立、运作规程建立、企业文化的发展等,使企业陷入一种理不清的混乱状态,对于这类企业上ERP目的就是为了借助ERP的力量理顺管理问题,借助软件功能来规范管理;对于迫切需要完善信息管理的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出现了内部统计数据滞后,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反映,重复统计工作烦琐,数据出处不唯一,甚至误导决策者,归其原因就是内部信息还没有共享,这种企业上ERP的目的是先实现数据统一,再通过ERP信息化和管理理念督促企业管理的完善和提高。所以需求定义时一定要将这些问题细化,明确实施次序、实施重点,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定义需求的原则是好用、实用,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管理基础的约束,流程重建不能全线出击,必须首先分析全部作业流程,选择存在问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环节进行重建。全面分析不等于全面实施,试想,对于刚刚开始接触ERP思想,信息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的企业,大面积地流程重组,决策者也不得不有所顾忌,因为管理者并不希望大面积的流程重组给企业带来震动,以及对正常业务的进行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这样的实例,企业实施一套ERP软件,光基础数据的准备、业务流程讨论就花了大约半年时间,等正式开始实施时,发现一些基础数据已经发生改变,假如这样的改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其结果往往意味着对项目组成员的信心的打击,刚开始进入系统的数据就不准确,而使系统变成了“垃圾箱”,流程改变也不可能得到支持。所以对于中小企业,宜采用边实施边调整的循序渐进的流程调整方法,不一定强调在实施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重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重要的事情是要关注自己的长远发展,站在时代和同行的前列,尽管现在可能觉得实施信息化的要求不很迫切,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决不能等到市场、客户、内部管理、政策等等逼着你非上信息化的时候才动手,那个时候就会感到来不及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QQ:1138247081!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